泰山自古道观较多,据明《道藏》收录的大庙有22处,清《泰山志》收入的道观有80多处,现在保留完好的有岱庙、碧霞祠、王母池等道观。
泰山自秦汉时起,历代均有道冠在泰山进行宗教活动,1949年以后,泰山道教活动中心仍在岱庙。住持为尚士廉,至“文革”时中止。近年来在碧霞祠、王母池两道观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。碧霞祠(乾道)由泰安市道协会长张常明任住持,道众20多人;王母池道观(坤道)由刁宇松任住持,道姑10多人。道观内道士仍按照过去的传统仪规在道观内做法事。
泰山道教主要是全真道邱处机所创龙门派。在清代由于皇室对道教的保护与支持。全真第七代宗师王常月多次受朝廷褒封,顺治十三年(公元1656年)被封为国师,收弟子4000多人,道教发展的同时也为道教音乐的繁荣创造了条件。全真派自创立以来,在继承历代道教音乐的基础上,吸收了多种民间音乐因素,逐步形成了该派宗教仪式中较为统一的各种法事音乐。如:河南、山东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苏等地所演唱的经韵,其音乐风格、音调、旋法、节奏等均大同小异,具有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特征。因此,经编订规范的全真派十方丛林所演唱的统一经韵在光绪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,在成都问世。是由贺龙骧、彭瀚然在成都二仙庵重刊《道藏辑要》时收入进去的。谱集载有法器伴奏“当请谱”,用以标示出节拍、限定了音乐结构的句幅。在刊载的谱集中,所唱韵腔无曲谱,而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至今。该谱集的出现无疑推动和普及了全真派道乐的发展。全真派音乐分为:①修持法事音乐:即道士每天早晚课中的经韵。②纪念、庆祝法事音乐:即祖师神仙圣诞及举行隆重的开光庆典等活动中的音乐,如:三月三给王母娘娘做生日,三月十五给碧霞元君做生日,九月初一至初七在玉皇阁做百斗等。③斋醮法事音乐,如:古代的民间祈雨、放焰口、做道场时的音乐等。
1.泰山道观音乐分类
道观各类法事音乐分为声乐、器乐两大类。
(1)声乐(经韵):全真派经韵主要有颂赞、步虚和偈。根据演唱时的场合与对象的不同分阴阳调,阳调主要用于杞典,对象主要是神。阴调主要用于外道场,对象是“人”。其表现形式有:独唱、齐唱及散板式吟唱等。
(2)乐器伴奏音乐:乐器伴奏主要用打击乐器(法器)及管弦乐器,用于演唱经韵时的伴奏,唱段的开头及唱段之间的连接和尾声,并为做大型道场烘托宗教气氛。
①打击乐器(法器)的演奏形式:以“当请”为主奏乐器的演奏形式,主要用于内坛道场,演唱经韵时的伴奏,同时也用于外坛道场。所用乐器:小镲、铛子、手铃、大、小鼓、大、小木鱼、大、小磬。其节奏形式分为:三星板、五星板、七星板等。泰山道观演唱经韵时主要用七星板,并稍加花击奏,演奏时,铛子节奏灵活多变,以切分音、附点音符的穿插运用为特点,称之为花板。
以“铙镲”为主奏乐器的演奏形式:主要用于经韵之间的连接及法器本身单独演奏的形式,烘托道场的宗教气氛,以使唱与奏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,其演奏形式多用于外坛道场,节奏变化较为复杂。所用乐器主要用大、小铙,大镲及鼓、木鱼、磬等。
②管弦乐器伴奏:
早期道教音乐伴奏仅是钟、磬等法器,自唐、宋以来逐步吸收了一些外来乐器及民间乐器。明代据《茅山志后编》载:唱念22名,内坛奏15名,其中云锣1、笙4、管2、笛2、札2、板2、鼓2。外坛奏乐15名,其中云锣、笛、笙、管、札、板、鼓均2名。
清代更趋于民俗化与民间音乐融合,所用乐器更进一步有所增加如:琵琶、阮、筝、二胡、提琴(民族乐器)、扬琴等,也多用于道乐之中。道教音乐的演奏形式:因用乐目的与场合的不同,乐器排列位置与演奏方式也不尽相同。在殿堂内做道场演唱经韵时,多为坐奏形式,用于外道场时多行奏或立奏等形式。小型乐队一般10人左右,主要用于放焰口、做法事。较大型乐队一般由几十人组成,主要用于大型道场及盛典。
当今泰山道观道士做功课时,仅用法器伴奏,逢节日或做大型道场时便邀请十方丛林道教乐团参加。
2.泰山道观音乐现状
(1)碧霞祠道观道教音乐泰山历史文化遗产丰富,其中道教音乐文化便是一个重要方面,碧霞祠道观为泰山主要道观之一,道众按照传统方式每天做早晚课,演唱十方韵。为挖掘整理保护泰山宗教音乐文化,于1991年进行了录音整理,后汇成册《碧霞祠钟声》一书,共收入23段韵,其曲目:
①早坛功课经(经韵):
《澄清韵》、《举天尊》、《提纲》、《双吊挂》、《提纲》、《大启请》、《小启请》、《中堂赞》、《小赞韵》、《三皈依》;
②晚坛功课经(经韵):
《步虚》、《举天尊》、《下水船非、《香供养》、《干倒拐》、《小启请》、《中堂赞》、《小赞》;
③午坛功课经(经韵):
《步虚》、《举天尊》、《吊挂》、《大赞韵》。(早坛中的部分韵在午、晚坛中重复演唱)。做功课时所用法器:木鱼、手铃、铛子、鲅、云锣、小吊钟、磬、大鼓等。其中早坛功课经中的经韵《双吊挂》词,即为清王常月主持受戒考试时一位道士的答卷。题目:“上祝当朝皇帝万岁”(作冠顶诗一首),
答卷:
上坛齐举步虚声
祝国迎祥接寸诚
当日澄清今阙内
朝霞香霭玉炉焚
皇图巩固山河壮
帝道遐昌日月明
万民瞻仰尧咳舜
岁稔丰登乐太平
此诗被配曲后收入“十方韵”传唱至今。
(2)王母池道观道教音乐
王母池道观近年恢复了宗教活动,道众按传统方式每天做法事。该道观于1994年农历三月三西王母生日之时,举办了一次蟠桃盛会,历时三天,海内外信徒云集泰山下,将王母池挤了个水泄不通,并邀请北京白云观道教乐团参加。这对于弘扬宗教文化,增强民族凝聚力,发展旅游事业都是有益的。
该道观道众所演唱的经韵为全真派十方韵,其曲目:《送化赞》、《焚化赞》、《幽冥韵》、《跑马韵》、《三宝香》、《悲叹韵》、《三宝词》、《风交雪》、《白鹤飞》。
(3)曲式、调式:
在泰山道教音乐中,道士所演唱的经韵与器乐曲如:《玉音仙范》,其曲式规模有一句式乐段及由多首曲牌组成的大套都有。
泰山道乐其调式则是以宫、徵两种调式较多,其它调式相对较少。笔者认为:这与道教所崇拜歌颂“神”有关,特别在殿堂内演唱或奏乐都是服务于“神”的,音乐多是要求神圣、庄严、肃穆的气氛。宫、徵两种调式其稳定性最强,特别是宫调式。因此,这两种调式应用较多,这是在长期实践中自然形成的。现试以《全真正韵》泰山道观所演唱的经韵及藏谱《玉音仙范》为例,作简要分析:
岱庙藏谱《玉音仙范》共104首曲牌,其中宫调式44首,徵调式16首。泰山道观所演唱的经韵中总计33首,其中宫调式14首,徵调式13首。清《全真正韵》曲谱共68首,其中宫调式27首,徵调式25首。
3. 94泰山文化之旅活动之一——泰山道教音乐鉴赏会
泰山文化之旅活动以5000年来泰山上下发生的事象为依据,以中路景区壮美的自然景观为载体,再现历史上的神话,历史典籍所描写的情景及风土人情、宗教文化等,使登天景区成为一路风光一路情,一路欢乐一路游的特色旅游景区。其中泰山道教音乐鉴赏会,地点设在岱顶碧霞祠。由市宗教局、文化局组建泰山道教乐团并邀请了全国十方丛林道观的住持及经师,苏州玄妙观正一派道教乐团一行17人前来泰山参加道教音乐鉴赏会,其中年龄最大的81岁,最小的17岁,并在道观做示范表演。该乐团是多次出访欧亚国家的著名道教乐团,并在道观献演正一派道教音乐名曲《将军令》、《碧桃花》、《转简偈》、《百花园》等,受到高度赞扬。
泰山道教乐团由16人组成。演奏所用乐器:笙、管、笛、琵琶、古筝、阮、二胡。打击乐器:鼓、木鱼、手铃、镲、铛子、铙等。演出曲目选自岱庙藏谱《玉音仙范》、《浪淘沙》、《大寄生草》、《一封书》、《锁南枝》、《桂枝香》、《迎仙客》、《双悲调》、《拾供养》、《叠落金钱》、《游仙台》、《一江风》、《四季春》、《迎风辇》、《三献香》、《凡四调清吹战板》、《大杨州》、《山坡羊》、《泰山景》、《大月儿高》、《粉红莲》。在登山节期间,于岱顶古道观碧霞祠戏楼进行演奏,受到国家领导人杨成武副主席及中外游客的高度赞扬,山东电视台、泰安电视台都进行了专题采访,并实况录音录像在电视台播放。泰山道教音乐鉴赏会获得圆满成功。